今天,北京华德眼科医院为广大居民朋友们科普一下:
1. 白内障概念
白内障是一种无痛性、眼内晶状体混浊的疾病。混浊的晶状体阻挡光线的进入,导致视物不清,长此以往,可能会导致失明。按其发展过程可分初发期、膨胀期、成熟期和过熟期四个阶段。
2.初发期
初发期特点是晶状体从周边部开始出现混浊,一开始晶状体中央部位尚未受累,仍然透明,视力不受影响。因此,一般不易被发现,只有在散大瞳孔后才可能见到混浊。但随着时间发展,晶状体混浊逐渐扩展,视力逐渐受到影响,患者慢慢就会感到明显视力下降。实际上“初发期”是很漫长的一个阶段。
3. 膨胀期
相比于初发期,膨胀期的风险会比较大。因为晶状体发生膨胀,部分病人可能导致眼压升高,很容易继发青光眼。万一继发了青光眼,处理就会比较困难。而且膨胀期的白内障手术,难度骤升,术后恢复相对受到一定影响。
4. 成熟期
部分患者比较幸运,度过“膨胀期”而没有继发青光眼,继而发展到“成熟期”,这个时候,整个晶状体呈弥漫性乳白色。此时期的患者明显视力下降,仅能辨认指数或光感,光定位良好。
5. 过熟期
这个阶段,白内障混浊的晶体已经从成熟阶段发展到含水量减少,整个晶状体核缩小,下沉,此时会出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: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,过敏性葡萄膜炎等。白内障发展到此时,手术的难度虽然很大,也应及早摘除。
普通患者,不用纠结
这个问题对于普通患者来说,很简单——哪只眼睛发生白内障了或者说哪只眼睛需要做手术了,就做哪只眼睛;若双眼睛都需要手术,那么等一眼休息好了,做二眼就行。
在华德眼科,如患者有需求的话,只要一眼做完无不适的话,可马上安排次日复查后,做二眼的手术,两眼的手术时间间隔,并没有一个严格的说法,都是根据患者需求与具体条件安排即可。
高度近视,需要知道这些
若患者是高度近视,情况就相对复杂。
高度近视患者在做白内障手术时,可以选择高端晶体,把近视度数降下来,甚至说是把近视度数都“干掉”。
那么问题来了,当高度近视患者,只需做一只眼的白内障手术时,近视度数,要不要降?
如果降的话,一只眼低度近视或者没有近视,另一只眼还是高度近视,两只眼睛的视力情况相差太多:一只能看清,一只看不清。
有人会问,戴眼镜不就行了吗?
这其实涉及到一个大脑融像的知识点。来,思考一下,我们人有两只眼睛,为什么看到的物体却是一个呢?
如果你尝试遮一只眼看物体的话,会发现两只眼睛看到的东西,并非完全一样,有角度区别。
我们左眼右眼分别看到的物体,会传送给我们的大脑,因为两个成像相差很小,大脑会处理融合,把两个成像看成一个像。也因为两个成像有角度区别,我们才会有“立体”的感觉,能看到物体的深浅远近,3D眼镜也是这个原理。
但当两只眼睛的成像,差别很大时,大脑就融合不了。不仅会造成头晕,大脑还会屏蔽掉其中一个眼睛的成像,看东西就没有立体感了,看不到深浅远近,走路也会一脚深一脚浅,很容易摔跤,十分危险。
推荐阅读:荣彦